廉政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教育 > 清廉之风 > 正文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13年的延安岁月,我们党赓续熔铸了以“三大优良作风”为代表的一系列好作风,为最终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积蓄了磅礴力量;十八大后,我们党从作风建设破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继承与创新中实现与时俱进——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着这座红色城市的日新月异,也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代代相传。

作风建设的本质和核心——

“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作风,是行为的名片。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944年9月8日下午两点,延安1000多名党的干部、指战员从四处聚集到中央机关所在的枣园后沟西山脚下,参加“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

衣着朴素的毛泽东,为执行烧炭任务、因掩护战友不幸牺牲的年轻战士张思德敬献花圈,并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随后,他发表了简短有力而又重要非凡的纪念讲话,号召“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这篇演讲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题目便是广为人知的《为人民服务》。

“一个普通战士的牺牲,引发了党的领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思考,这在党的作风建设史上实属罕见,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以普通劳苦大众为念的本色情怀。”中共延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贺海轮教授对记者说,“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13年。这一时期,谈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常用的比喻就是鱼和水。鱼儿离不开水,把人民的地位摆正,认识到自己是公仆,就能引导我们的作风向好向上。”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站在枣园的窑洞前、杨家岭的大礼堂旁、凤凰山革命遗址上,从与老战士、先烈后人和当地群众的交谈中,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延安的优良作风——

“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特别强调,要用90%的精力帮助群众解决‘救民私粮’问题,用10%的精力解决‘救国公粮’问题;延安中央医院成立时,原来听说要叫什么中央干部医院,毛主席不同意,坚持去掉了‘干部’二字;每逢过年,中央领导不管多忙,都会下乡给群众拜年,与群众拉话,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这种“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鱼水情,连当时到访延安的外国友人,也感同身受。

1936年10月,第一个到访陕北苏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三个月的采访,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苏区的盐比国统区的既便宜又多;苏区的农民参加贫民会,投票选举乡苏维埃;苏区办起了免费学校,贫苦孩子可以念书识字;红军凯旋,妇女们送上仅有的点心和水果……斯诺确信,当政者与普通民众的这种深厚感情,在世界其他地方从未见过。

这样的情谊,让1946年到延安的美国将军马歇尔感叹:中国共产党能在这个小地方干成大事业。因为,他在延安听到最多的就是饱含深情的“人民”二字,共产党和老百姓亲如一家。

斗转星移,时空嬗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共产党人的信仰中深深扎根、历久弥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从黄土地走出来的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国各族人民这样庄严承诺。

正如七大党章中写入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要求,今天,由8800万党员组成的、作为“两个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领导人民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作风是形象、是力量、是保证——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1940年秋季的一天,毛泽东到延安马列学院讲课,趟过延河时碰到前来迎接的邓力群等四人。他当即批评:一人做报告,四人来迎接,要不得!要养成新的,清正的、廉洁的,不搞歪门邪道的延安作风,打败国民党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西安作风。

“这是我们熟知的‘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出处。”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建儒深有感触地说,“优良的作风,可以说是一个政党的人格力量。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当时在国内外树立了光辉形象,为全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凝聚了磅礴力量。”

艰苦朴素、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现今这些耳熟能详、有口皆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许多是在延安时期形成并大放光芒的。

作风就是形象。肖劲光将军曾回忆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下午,他到毛泽东住处汇报工作,见他围着被子斜躺在床上办公,以为是病了。毛泽东却笑笑说,棉裤洗了,还没烤干,起来就要光屁股喽!肖劲光赶忙让警卫员去领一床被子和一套棉衣。毛泽东当即制止:我要是搞特殊,讲的话就等于放屁,没人听!共产党人绝不搞特殊!

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亲访延安后,由衷地说:“共产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吃着简单的饭食,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毫无怨言。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寥寥数语,勾勒出共产党人与众不同的光辉形象。

作风就是力量。20世纪40年代初,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严密封锁,陕甘宁边区经济陷入严重困难。1941年6月,清涧县农民因负担过重而埋怨。毛泽东听闻后,赶紧指示有关同志深入实际、调查原因,了解群众困难,减少征粮数量。

同年8月,党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提出要通过周密的社会调查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政策。年近六旬的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率队深入农村调查,询问农民的问题具体到“粪怎样上,土怎样翻”,让农民都感到惊奇。同年11月,边区参议会吸收开明绅士李鼎铭等11名代表的提议,决定精兵简政,有力地削减开支、减轻农民负担。

群众有呼声,党就坚决回应,群众有困难,干部就深入实际解决。实事求是、直面困难的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党团结群众、科学决策、渡过难关的重要力量。

作风就是保证。1941年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40多天、5次会议、20多人先后发言,有些犯过错误的同志两次甚至三次发言,诚恳检讨,会议开得成功而热烈。第一个发言的张闻天,检讨自己未能将马列主义和实际结合,导致许多失误,要承担主要责任。接着发言的博古,则表示他应该对苏维埃运动后期的许多政策错误“直接负责”……

“中央领导同志从自己做起,开诚布公、襟怀坦白地向自己‘开炮’,不仅未损权威,而且大大加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团结。”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培训处处长王东方教授这样评价,“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延安时期的好风气,也是保证党内团结的有力武器,团结的队伍,历来是无往不胜的队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延安十三载,我们党由弱到强、转败为胜,与不断锻造并保持过硬作风密不可分。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更要赓续优良作风,以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不断直面问题、攻坚克难。

优良作风代代相传——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优良作风的形成不易,巩固发扬更需要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号召全党同志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进而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觉悟,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优良作风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发扬光大。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调研时强调,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加强作风建设,要做好破和立两篇文章,破,就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顽瘴痼疾;立,就是要继承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接受采访的数位党建专家都这样说。

作为重要历史坐标,延安的作风建设既令人瞩目,也是折射全党动手抓作风的一个缩影。

“2015年至今年5月,全市共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线索1327件,处理183人,党纪政纪处分114人,市纪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12批次76起110人。”延安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刘贵治介绍。

除了“硬生生”的惩处,等待不正之风的,还有“火辣辣”的批评。

2015年7月30日,延安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播放了由市纪委通过明察暗访摄制的《当前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内参片》。半个多小时的片子,34个具体问题,涉及全市多个县(区)和部门单位,小到违反工作纪律上班网购,大到设置投资障碍吃拿卡要、破坏投资环境,着实让不少在场的党政一把手脸红、冒汗!此后,这一内参片,每季度推出一次。

“树理想信念、抓关键少数、用问题倒逼、立典型示范……这些延安时期我们党严于约束自己的有效举措,如今仍在传承、发力。”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郝凤年教授说。

“延安不仅是220万延安人民的延安,也是全国人民的延安,更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每个延安人都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延安的圣地形象。”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的一席话,更加深切地点出了新一辈延安人传承发扬优良作风的内在动力。

愚公移山,挖山不止。抓作风建设乃至全面从严治党,同样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驰而不息、锲而不舍。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一代代“移山愚公”竭力奋斗、接续奋斗、不息奋斗。这,就是延安时期作风建设带给当下的启示。

上一条: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记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吐尔逊麦麦提·艾麦提江
下一条:周恩来严守党规
关闭窗口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新区公学北路延安大学新校区

邮编:716000

邮箱:yadxjw@163.com

版权所有:中共延安大学纪律委员会(监察专员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