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教育 > 清廉之风 > 正文

最爱是教书

——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

 

北京大学燕园,有很多银杏树。它们以明快硬朗的风格,装点着这座百年的园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也正如银杏树,外表坚毅,内涵优雅。她以学术成就登上国际舞台,也以师者的雍容,安静地教书育人。

“我的背后是祖国”

孙祁祥头上有许多光环——

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连续10多年担任国际保险学会学术主持人的亚洲学者,并且是该学会理事会里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国大陆学者;

她是第一位作为人物介绍出现在“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会刊上的亚洲人,被外国同行誉为“具有将中国保险教育和西方保险教育完美结合的非凡能力”;

她获得国际保险学会国际保险界的最高奖项——2014年度约翰·毕克利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和女性获奖人……

如此多的唯一和首次,标示着孙祁祥在学界的地位。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她更多的是感恩。颁发约翰·毕克利奖时,会场500多名外国学者和业界专家听她发表获奖感言。满场真诚的掌声,令她由衷自豪:“不是我个人有多厉害,是因为我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孙祁祥的成长史,的确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她1979年考入兰州大学经济系,自此始终坚守经济学研究领域。过去的近40年中,中国速度惊艳世界。国家日新月异的实践,为学者孙祁祥提供了大量机会。

1993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决定设立保险学专业。孙祁祥当时刚刚留校一年,只是学院经济系的一名教师,组织上安排她来负责这个新专业的筹建。

孙祁祥做了个决定,自己编写一部保险学教材出来。多年以后,她还对编教材时的状态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卧室的灯是常亮的,经常夜里突然有了想法,立刻从床上跳起来涂涂改改;有时候出去买东西,脑子里突然迸出想法,就赶紧拿出笔纸记录下来……”

几易其稿,教材《保险学》出版了。如今,这本教材已出版五版,获奖无数,被国内数十所高等院校的保险金融专业选作教材。

在她的领导下,北大保险学专业快速成长。2008年和2009年,先后被批准成为国家级“质量工程”的“特色专业”以及北京市级“质量工程”的“特色专业”。由她在2003年牵头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连续三届蝉联“北京大学优秀科研中心”的称号,成为国内外风险管理与保险界政、产、学、研交流的重要平台。

20多年来,孙祁祥独立、合作撰写了20多部著作、上百篇研究论文。先后承担多个政府部门和著名国际机构与公司委托的20多项科研课题。

有专家如此评价孙祁祥:“一直致力于前沿创新与相关研究,研究领域除商业保险之外,还涉及社会保障,是政策制定者的重要顾问和智囊。”

“我的职业是教师”

孙祁祥有很多头衔。但她最钟情的是老师的身份。她常常说:“不要叫我院长,我的职业是教师。”

36岁那年,孙祁祥以“北京大学首届研究生学术十佳”的优异成绩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20多年。

研究领域离市场如此近,又有如此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能力,孙祁祥身边一直不缺机会,有的是从政、有的是经商,但都被孙祁祥一一婉拒。

任教期间,孙祁祥曾赴美国学习。归国后,一家著名猎头公司联系她,一家美国公司为她开出了当时可谓天价的年薪,孙祁祥不为所动。“北大把我送到国外去学习,就是为了回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学科,良心和做人的原则告诉我不能走。” 回忆往事,孙祁祥说。

说起对校园和讲台的坚守,孙祁祥有过深刻的自我剖析:“我骨子里那份对校园、对学生和对相对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喜好,让我拒绝了一些在许多人看来不错的诱惑。但实际上,正是这份清醒与执着,让我享有一份宁静和独立,从而对专业问题有了自己的许多思考。”

孙祁祥,这位“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简单而深刻:言传身教。在学院毕业典礼上,她把对成功的理解分享给学生们:成功就是“对他人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自身感到幸福”。她的“院长信箱”向教职工和学生们开放;“院长接待日”每月一次;学生的学术论文总是布满她密密麻麻的批改意见;学生的请教邮件,她总是及时回复,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

2010年,孙祁祥出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成为这个百年学府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院长。在她之前,是一串光辉的名字,马寅初、赵乃抟、陈岱孙……如何跑好自己这一棒,孙祁祥有自己的思考。

孙祁祥经常说,经院的目标是为未来大师级的学者、大企业家、大政治家注入优秀的“基因”,但首先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带着独立、求新、质疑的精神来到经济学院学习,全方位地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基础厚、视野宽、素质高、能力强、修养好。”

经济学院2016年的毕业生都收到了一份毕业礼物——一枚小小的银杏胸针,这是来自母院的祝福。孙祁祥的嘱托,也许今后会时时回响在他们人生的关键时刻:“你们毕业后不是工作机器,而应当具有人文关怀,拥有广阔的胸怀……”

上一条:让高校始终充满积极向上正能量
下一条:“要热爱,更要钻研”——记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原主任王顺生
关闭窗口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新区公学北路延安大学新校区

邮编:716000

邮箱:yadxjw@163.com

版权所有:中共延安大学纪律委员会(监察专员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