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教育 > 延安启示录 > 正文
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经验
  《学习时报》

 

延安时期,党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党史学习教育。这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的规模最大、参与面广、影响深远的学习教育活动,第一次系统全面学习、总结了党的历史,传承、发扬了党的成功经验,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与党的建设、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事业的有机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思想理论基础,也为党史学习教育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41年8月,毛泽东在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强调,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要反对将学习马列主义原理原则与了解中国社会情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相互脱节的恶劣现象。1942年3月,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要以中国为中心,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在毛泽东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下,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党史学习研究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紧密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箭”,去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之“的”,深刻认识到凡是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蓬勃发展的时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时候;只要违背和偏离这一思想路线,革命就会受挫遇阻。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积累了党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丰富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有效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看待党的历史、坚持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研究党的历史是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揭露和驳斥了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严重危害,为党史的学习研究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也称之为“古今中外法”,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纵向与横向的视角综合考量,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科学地看待问题、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关于辛亥革命,毛泽东明确指出“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对于犯过错误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如在党的七大召开期间,当得知王稼祥落选中央委员后,毛泽东专门向全体代表客观评价了王稼祥,指出其虽然之前犯过路线错误,但他是有功的,并且一件一件地列举了他的功劳,最终在候补中央委员的选举中王稼祥以得票数第二顺利当选。毛泽东按照唯物史观的方法,依据不同阶段的革命对象、革命力量以及革命任务的变化,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分析,科学划分了从建党到抗战的历史阶段。

编辑和学习党史教材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前,党内思想还没有达到完全的统一,关于党的历史问题也没有完整权威的教材。鉴于此,中央将六大以来的519篇历史文献汇编成册——《六大以来》,毛泽东亲自从中挑选出86篇重要文献,以散页的形式发给延安的高级干部学习研究,《六大以来》在全党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掀起了党史学习和研究的热潮。随后,毛泽东领导编辑了共184篇文献的《六大以前》,为党员干部学习党成立至六大以前的历史提供了翔实的材料。1943年,又编辑了收入131篇文献的《两条路线》,深刻揭示了党的历史上两条路线斗争的详细过程,为党员干部彻底肃清错误的思想路线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史研究理论成果,特别是党在六届七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历史决议的方式对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和系统概括,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式结论。这些论作和决议不但是党史学习的成果,也成为党史学习的理论指导和丰富教材,帮助党员干部廓清思想认识误区、了解事情本源,从而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正确认识、客观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使得全党在历史认识上更加正确、思想上更加统一。

制定管用的学习制度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党中央成立中央干部教育部,专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活动,1941 年 9 月又成立中央学习组,为学习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中央还先后发布了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以及关于干部学习、办理党校、在职干部教育、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等一系列保障学习教育的指示。如为了使学习常态化制度化,1940年1月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并保持其持久性与永久性,着重抓各干部学校教育的正规化。为了使学习时间得以保障,1940年3月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规定:每天两小时的学习时间“非因作战或其他紧急事故不可耽搁”。另外,还先后制定了“每月两次研讨会”“5月5日为每年的学习节”“学习检查制度”“学习奖励制度”等,从制度设计上激励和保障了党史学习。此外,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还不断创新方式,采用多渠道、多途径的学习教育形式,如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设立巡回教授站,由专人进行巡回讲授;在报刊刊登党史文章,回顾总结历史经验;召开党史座谈会,交流汇报学习心得;采用歌曲、舞蹈、书画、舞台剧等新颖方式,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使党史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坚持“挤”和“钻”的学习方法

延安时期,外有敌人封锁包围,内有恶劣自然环境,根据地时刻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党员干部既要忙生产,也要忙作战,学习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针对党员干部没时间学的问题,提出了“挤”的办法: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为了鼓励在职干部“挤”时间学习,中央规定:一切为着在职干部教育而耗费的时间,均算入正规工作时间之内,把教育与学习看作工作的一部分。对于难理解、读不懂的东西,毛泽东提出要像木匠钻头一样“钻”进去,“要当仇人一样地攻它”,就一定会把读不懂的东西读懂。《解放日报》报道:延安的基层干部为了学习不睡午觉,有的人每天早晚甚至半夜,都坚持练生字、读文件;在深入农村工作时,都会在布袋里装着一份报纸,干完工作就读报学习;在厨房做饭时,一人切菜,一人烧火,另一个人读报纸给大家听……这种“人人处在学习中,时时体现学习风”的浓厚氛围,极大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上一条:“延安故事”传播的成功之道
下一条: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关闭窗口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新区公学北路延安大学新校区

邮编:716000

邮箱:yadxjw@163.com

版权所有:中共延安大学纪律委员会(监察专员办)